城市站點
                  > 莊子素解 第二章 徐無鬼
                  詳細內容

                  莊子素解 第二章 徐無鬼

                  時間:2023-02-09     人氣:6630     來源:佛山資訊網     作者:陳書增注解
                  概述:徐無鬼因女商見魏武侯,武侯勞之曰:“先生病矣!苦于山林之勞,故乃肯見于寡人?!毙鞜o鬼曰:“我則勞于君,君有何勞于我!君將盈耆欲......

                  1.性命之情

                  【原文】徐無鬼因女商見魏武侯,武侯勞之曰:“先生病矣!苦于山林之勞,故乃肯見于寡人?!毙鞜o鬼曰:“我則勞于君,君有何勞于我!君將盈耆欲,長好惡,則性命之情病矣;君將黜耆欲,掔好惡,則耳目病矣。我將勞君,君有何勞于我!”武侯超然不對。


                  【解釋】徐無鬼(魏國的隱士)憑借女商(魏武候的寵臣)引薦,而得以拜見魏武侯。


                  武侯慰勞他說道:“先生已經很疲憊,很辛苦了!在山林之中勞苦了,所以才肯出來拜見寡人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說道:“我正應當要慰勞君候你,君候又為何慰勞我呢!”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又說道:“君候你只顧著滿足(盈)嗜好(耆)和欲望,增長喜歡和厭惡之情,則性命的真情就會受到傷害了?!弊孕员拘木蜁晃镉诒瘟?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又說道:“君候如果為了避免本性受到傷害,排除(黜)嗜好和欲望,牽引去(掔)喜好和厭惡的情感,則耳目就會感到不適了?!庇蓛€入奢易,由奢入儉難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又說道:“我需要慰勞君候,君候又有何慰勞我的呢!”武侯悵然若失的樣子(超然),無言以對。


                  2.天下之馬

                  【原文】少焉,徐無鬼曰:“嘗語君,吾相狗也。下之質執飽而止,是貍德也;中之質,若視日;上之質,若亡其一。吾相狗,又不若吾相馬也。吾相馬,直者中繩,曲者中鉤,方者中矩,圓者中規,是國馬也,而未若天下馬也。天下馬有成材,若恤若失,若喪其一,若是者,超軼絕塵,不知其所?!蔽浜畲髳偠?。


                  【解釋】過了一會,徐無鬼又說道:“請讓我告訴君候你,我特別善于相狗?!辈畼飞朴谙囫R,而徐無鬼善于相狗??纯葱鞜o鬼葫蘆里裝的什么藥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又說道:“下等資質的獵狗,只要吃飽飯就止步了,就知足了。野貓吃老鼠就滿足了,此種獵狗與野貓德性相同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又說道:“中等資質的獵狗,昂首挺胸,志向甚高,就好像是抬頭望著太陽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又說道:“上等資質的獵狗,就好像是忘卻自身一樣。就像前面所說的斗雞,雖然呆若木雞,但是其它的斗雞一看到,扭頭就走了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又說道:“我相狗,又不如我相馬那么厲害?!笨葱鞜o鬼怎么相馬,會不會比伯樂更加高明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又說道:“我相馬,馬走直道的時候,能夠符合于墨繩;走曲道的時候能夠符合于鉤;馬走方形的時候,能夠符合于矩;馬走圓形的時候,能否符合于規。這樣的馬能夠中規中矩,能夠合乎法度,不會亂來,這種馬可以稱之為國馬,為一國的良馬??墒沁@樣的馬還不是天下最好的寶馬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又說道:“天下最好的寶馬,天生就成材。此種寶馬似乎憂慮(恤)而緩慢奔跑;似乎奔逸而忘我一般?!薄兜赖陆洝分兄v,古代得道的人如此:豫兮其若冬涉川;猶兮其若畏四鄰;儼兮其若客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又說道:“像這樣的馬,是天下最好的馬,可以超越(超軼)群馬,絕塵飛馳,看不見蹤跡。轉眼間就不知跑到哪里了?!蔽浜盥犃?,喜悅地笑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3.真人之言

                  【原文】徐無鬼出,女商曰:“先生獨何以說吾君乎?吾所以說吾君者,橫說之則以詩書禮樂,從說之則以金板六弢,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為數,而吾君未嘗啟齒。今先生何以說吾君,使吾君說若此乎?”徐無鬼曰:“吾直告之吾相狗馬耳?!迸淘唬骸叭羰呛??”曰:“子不聞夫越之流人乎?去國數日,見其所知而喜;去國旬月,見所嘗見于國中者喜;及期年也,見似人者而喜矣;不亦去人滋久,思人滋深乎?夫逃虛空者,藜藋柱乎鼪鼬之逕,踉位其空,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,又況乎昆弟親戚之謦欬其側者乎!久矣夫,莫以真人之言謦欬吾君之側乎!”


                  【解釋】徐無鬼拜見完魏武侯,退出后,魏武侯寵臣女商問道:“先生你用什么辦法令國君高興呢?我之所以取悅于國君的,縱橫而言,橫以詩書禮樂取悅,縱(從)以《金板》《六韜(六弢)》取悅?!薄督鸢濉窞闀?。六韜,為太公兵法。魏武侯看來喜歡兵法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女商又問道:“侍奉君候,建立大功勞的人,不可勝數,而君候未曾啟齒而笑。今天先生為何能使得君候大悅呢?使得君候如此的高興呢?”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回答道:“沒有別的,我只是告訴他我是怎么樣相狗和相馬罷了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女商又問道:“真的是這樣嗎?”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回答道:“你不聽聞過流亡到越國的人嗎?離開故國數日,見到至交好友而欣喜;離開十天一個月,見到在故國曾經見過面的人,就會感到欣喜;等到離開故國一年了,見到長得像故國的人,就會感到欣喜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又說道:“不是離開故人越久,思念故人越深嗎?”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又說道:“逃難到空曠地方的人,在那里荒無人煙,雜草(藜藋)叢生。雜草連黃鼠狼(鼪鼬)出入的路徑都給堵住了。人更是不知怎么走了。人只能踉踉蹌蹌地生活在雜草空隙中。聽聞人的腳步聲,就會感到極其欣喜的樣子(跫然)。又何況是聽到兄弟親戚在身旁的咳嗽聲(謦欬)呢?如果是平時,可能打呼嚕、咳嗽聲都覺得很吵,覺得很煩人,可是這時絕對覺得很開心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又說道:“在君候身邊,太久沒有聽到真人載道的言論了?!敝荒苈犜姇Y樂這些東西,如同多余的手指頭罷了。魏武侯失去本性已經很久了,聽見心聲當然開心了。如同母子分離很久了,突然聽到母親的聲音,孩子必定欣喜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4.登高不長

                  【原文】徐無鬼見武侯,武侯曰:“先生居山林,食茅栗,厭蔥韭,以賓寡人,久矣夫!今老邪,其欲干酒肉之味邪?其寡人亦有社稷之福邪?”徐無鬼曰:“無鬼生于貧賤,未嘗敢飲食君之酒肉,將來勞君也?!本唬骸昂卧?,奚勞寡人?”曰:“勞君之神與形?!蔽浜钤唬骸昂沃^邪?”徐無鬼曰:“天地之養也一,登高不可以為長,居下不可以為短。君獨為萬乘之主,以苦一國之民,以養耳目鼻口,夫神者不自許也。夫神者,好和而惡奸;夫奸,病也,故勞之。唯君所病之,何也?”


                  【解釋】徐無鬼拜見武侯,武侯問道:“先生久居山林,吃的是橡子(茅)和板栗。飽吃蔥和韭菜。你摒棄(賓)寡人已經很久了!”


                  武侯又問道:“現在你已經老了,是否也想品嘗一點美酒和鮮肉的味道呢?是否寡人的社稷有付有福分呢?”武侯以為徐無鬼愿意出山任職,輔助武侯國政,這是魏國的福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聽了,就回答道:“無鬼我出生貧賤,未嘗敢吃君候的酒肉,我只是過來慰勞君候罷了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武侯問道:“你這從何談起呢,還慰勞寡人?”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回答道:“我專門慰勞君候的精神和形體?!蔽浜顬閲虏賱?,精神疲憊,形體操勞。


                  武侯聽了就問道:“你這是何意呢?”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回答道:“天地養育眾生都是同一的,不會有太大的差別。雖然登到高位,也不會長一些,不會多得一些。雖然居于下位,也不會短一些,也不會少得一些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又說道:“君候身為萬乘之國的君主,勞苦一國的百姓,供自己享樂罷了。滿足自己的耳目鼻口的欲望,心猿意馬,精神不自得,都在于物欲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又說道:“凝神聚氣,聚氣而成精。神不能擾亂,神好平和而厭惡奸詐。如果奸詐,耍智巧,如此就容易生病了。如此就擾亂神智了,所以我專門慰勞你的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又說道:“唯有君候你犯這個毛病,為何呢?”


                  5.造兵之本

                  【原文】武侯曰:“欲見先生久矣。吾欲愛民而為義偃兵,其可乎?”徐無鬼曰:“不可。愛民,害民之始也;為義偃兵,造兵之本也;君自此為之,則殆不成。凡成美,惡器也;君雖為仁義,幾且偽哉!形固造形,成固有伐,變固外戰。君亦必無盛鶴列于麗譙之間,無徒驥于錙壇之宮,無藏逆于得,無以巧勝人,無以謀勝人,無以戰勝人。夫殺人之士民,兼人之土地,以養吾私與吾神者,其戰不知孰善?勝之惡乎在?君若勿已矣,修胸中之誠,以應天地之情而勿攖。夫民死已脫矣,君將惡乎用夫偃兵哉!”


                  【解釋】武侯問道:“我欲見到先生已經很久了。我憐愛百姓而為道義而偃兵息鼓,止息干戈,這樣可以嗎?”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回答道:“不可以。所謂的仁愛百姓,實則是傷害百姓的開始??桃馊蕫郯傩?,必然出于偽心,只是為了標榜仁愛罷了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又說道:“為所謂的道義而偃兵,實則這是造成起兵戈的根源?!敝T侯王往往打著道義的名號,發動戰爭,所以這是戰爭的根源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又說道:“君候如果僅僅從仁愛、道義出發,著手治理國家,則恐怕不能成功?!鼻f子在前面已經詳細討論仁愛、道義的危害。竊國大盜田常不僅僅把齊國給盜竊走了,連仁義這些也一起偷走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又說道:“凡是有心成就仁愛美名的,就會變成作惡的工具。君候雖然去做仁義的事情,卻幾乎接近于偽心!”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又說道:“刻意推行仁義,如此是有形跡有心推行,必然會造成有形的危害。宋襄公假仁假義,實則欺世盜名,想要得到仁義美名,稱霸諸侯。結果被楚軍大敗。大道沒有形跡,就不會留下任何形跡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又說道:“有成功必然就會有失?。ǚィ?。如果沒有成功,哪里有失敗呢?”龐涓不可一世,大多戰役都是成功的,最終卻被孫臏大敗。拿破侖大多數戰役都是成功的,最終遭受滑鐵盧之敗。股票投資中,世人往往顛倒了。以為別人虧的,就是自己賺的;自己虧的,就被別人賺了。實際上人人都可以賺錢,沒有人是對手。如果連對手都沒有,何來失敗呢?可以說自己就是最大的對手,自己人性的弱點就是最大的對手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又說道:“妄動心機,必然會遭受外來戰爭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又說道:“君候不必要聲勢浩大地陳兵,如同鶴列于麗譙(樓名)前面。也不必要陳列步兵(徒)和騎兵(驥)于祭祀的宮殿(錙壇)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又說道:“不要藏匿逆于心中,不要以智巧戰勝別人,不要以計謀戰勝別人,不要以戰爭戰勝別人?!比绻啬嫘?,必然被人所害。宇文化及包藏逆心,最終也被人所害。以戰爭戰勝別人,必然也會被戰爭所敗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又說道:“去殺戮別國的士兵和百姓,兼并別國的土地,以滿足自己的私欲和精神需求。也許只是為心理報復,或者稱霸的野心。這樣的戰爭,不知誰是對的呢?不知誰是正義的呢?”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又說道:“不管哪一方戰勝,實則都是失敗者,又有哪一方是戰勝的呢?”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又說道:“君候假若能夠止息干戈,對內修胸中的至誠,如此就可以順應天地之情,不會用仁義去擾亂百姓的心了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徐無鬼又說道:“如果不以仁義擾亂百姓,明君安守大道無為,百姓已經能夠脫離死亡危險了。君候又何必偃兵息鼓呢!如此是多此一舉了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6.去其害馬

                  【原文】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,方明為御,昌寓驂乘,張若、謵朋前馬,昆閽、滑稽后車;至于襄城之野,七圣皆迷,無所問涂。適遇牧馬童子,問涂焉,曰:“若知具茨之山乎?”曰:“然?!薄叭糁筅笾婧??”曰:“然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黃帝曰:“異哉小童!非徒知具茨之山,又知大隗之所存。請問為天下?!毙⊥唬骸胺驗樘煜抡?,亦若此而已矣,又奚事焉!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內,予適有瞀病,有長者教予曰:‘若乘日之車而游于襄城之野?!裼璨∩偃?,予又且復游于六合之外。夫為天下亦若此而已。予又奚事焉!”黃帝曰:“夫為天下者,則誠非吾子之事。雖然,請問為天下?!毙⊥o。


                  黃帝又問。小童曰:“夫為天下者,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!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!”黃帝再拜稽首,稱天師而退。


                  【解釋】黃帝將要到具茨山(今河南省密縣境內)去拜見大隗。方明這個人負責駕車,另外一個叫昌寓的人坐在車右邊陪乘(驂乘)。張若、謵朋這兩個人負責在前面做向導(前馬),昆閽、滑稽這兩個人跟在車后面斷后,當隨從(后車)。他們到襄城(今河南省襄城縣)的郊野的時候,黃帝等七人都迷失方向了,找不到人問路。


                  正在這時,碰巧遇見牧馬的小孩,就上前去問路道:“小朋友,你可知道怎么去具茨山呢?”小孩回答道:“我知道?!庇謫柕溃骸澳阒来筅笞≡谀睦飭??”小孩又回答道:“我知道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黃帝聽了,他對這個小孩感興趣了,問道:“你這個小孩子真是與眾不同??!不僅僅知道具茨山在哪里,又能知道大隗住在哪里。請問如何治理天下呢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小孩回答道:“所謂治理天下,也就是像你我這樣自由自在,在曠野遨游罷了,又有什么太多的事情可做呢!”


                  小孩又說道:“我小的時候,自己無憂憂慮,遨游于天地六合之間。那時剛好得了目眩的?。Σ。??!庇捎谑芴辔镉母蓴_,所以目眩迷失方向了。黃帝等七人在曠野迷失方向,實際上平時也有目眩之癥,已經迷失本性了,不能見到自性。本來黃帝等七人原本也是自由自在,遨游于天地之間的,遨游于大道之鄉。只是由于被物欲遮蔽本心罷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小孩又說道:“有長輩教我說:‘你只要乘坐太陽之車,到襄城的曠野遨游?!睍缫按頍o所有之鄉,也就是道德之鄉。這個長輩是得道的人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小孩又說道:“現在我的病稍有好轉(少痊),我又到天地六合之外遨游了?!彪m然病稍有好轉,但是不能繼續沉浸在塵世當中,沉浸在酒肉名利之中,那樣目眩又會加重的。小孩為了保持本真,所以又遨游于大道之鄉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小孩又說道:“治理天下,也類似于此罷了。又有何事可做呢!”明君只要安居于大道之鄉,不刻意用仁義去擾亂民心,天下就可無為而大治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黃帝聽了,就說道:“治理天下,誠然不是你所做的事。雖然你還這么小,但是我還是要多請教你治理天下的道理?!毙『⒕筒豢显俣嗾f什么了。黃帝以為小孩還有什么別的治國之道,所以繼續請教。


                  黃帝忍不住又繼續追問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小孩回答道:“所謂治理天下,又和牧馬有什么區別呢!也是要去除傷害馬本性的東西罷了!”牧民如同牧馬,只要不傷害百姓本有的天性就可以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黃帝恭敬地叩首再拜謝,稱其為得天道之師,就離開了。也許此小孩就是大隗,已經修道像天山童姥一樣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7.終身不反

                  【原文】知士無思慮之變則不樂,辯士無談說之序則不樂,察士無凌誶之事則不樂,皆囿于物者也。


                  招世之士興朝,中民之士榮官,筋力之士矜難,勇敢之士奮患,兵革之士樂戰,枯槁之士宿名,法律之士廣治,禮教之士敬容,仁義之士貴際。農夫無草萊之事則不比,商賈無市井之事則不比。庶人有旦暮之業則勸,百工有器械之巧則壯。錢財不積則貪者優,權勢不尤則夸者悲。勢物之徒樂變,遭時有所用,不能無為也。此皆順比于歲,不物于易者也。馳其形性,潛之萬物,終身不反,悲夫!


                  【解釋】智謀之士如果沒有思慮,謀劃權變之事,就不會感到快樂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善辯之士如果如果沒有有條理地雄辯,高談闊論,就不會快樂?!兜赖陆洝分兄v,善者不辯,辯者不善。


                  苛察之士如果沒有凌辱和責問(誶)之事,就不會感到快樂。有一種人以責問別人為樂,從來不會責問自己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前面所說的這三種人,都受到外物的束縛(囿)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招世之士興朝,中民之士榮官,筋力之士矜難。招搖過世之士,好在朝堂之上炫耀自己,爭取得寵,此種人不炫耀則不會快樂。中等資材之士,以做官為榮,此種人樂于追求功名,不做官則不會快樂。體格強勁有力之士,以戰勝艱難險阻為榮,此種人如果無艱難可對,反而不會快樂。這三種人也受外物束縛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勇敢之士奮患,兵革之士樂戰,枯槁之士宿名。勇敢的敢死之士,喜歡奮不顧身地去排除禍患,如果不如此展示大無畏,成就義士美名,就不會快樂。征戰之士樂于戰事,馬革裹尸而還方顯榮耀,如不如此反而不會快樂。形容枯槁的隱士,留戀仁德美名,恥于求名利,如果不如此就不快樂。伯夷叔齊隱居,不吃周朝的糧食而餓死在首陽山。這三種人也是被外物所束縛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法律之士廣治,禮教之士敬容,仁義之士貴際。法律之士,也就是法家之士,如荀子、韓非子和商鞅等,樂于推廣法治,如若不如此,就不會快樂。推廣禮教之士,樂于敬重儀容儀軌,如果不按照禮,他們就會感到不快樂。仁義之士樂于交際往來,講究義氣的義士,愿意為知己者死,如果不如此,反而就不快樂了。這三種人也是被外物所束縛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農夫無草萊之事則不比,商賈無市井之事則不比。農夫如果沒有耕田除草(草萊)的事情做,則不會快樂。商賈如果沒有市井上買賣的事情,則不會快樂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庶人有旦暮之業則勸,百工有器械之巧則壯。百姓每天有事情做,樂業就能夠勤勉。從事各種手工業的人,掌握使用機械器具的技巧,就勇于做事。以制造出精巧的作品為樂,為榮。制造寶劍的人,以制造出天下名劍為榮。


                  錢財不積則貪者優,權勢不尤則夸者悲。錢財積累得不夠多,則貪戀錢財的人就會感到憂慮。權勢不大,喜愛夸耀的人就會感到悲傷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勢物之徒樂變,遭時有所用,不能無為也。趨炎附勢的小人樂于變詐,如同墻頭草。遭遇機會就會變詐,不能清心寡欲,清靜無為。然而站在左隊,右隊的人得勢之后又會危險。站在中間,不偏不倚,又無所依靠,也是危險萬分。只有清靜無為,居于大道之鄉,如此是是最安全的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此皆順比于歲,不物于易者也。以上所列舉的十九種人,都是迷失本性了。都順時而追逐名利,不肯以道易物,不舍得擺脫物欲的束縛罷了。小孩喜歡用小蜻蜓釣大蜻蜓,大蜻蜓死死咬住小蜻蜓不肯松口,即使被人抓了,也不肯松口。如此真是可悲啊。


                  馳其形性,潛之萬物,終身不反,悲夫!世人背道而馳,離開自性本心越來越遠,形體也追逐享樂;身心都沉溺于物欲,被物欲所束縛;終身都不知迷途知返,如此真實可悲??!楊時感嘆,雞狗尚且知道回家,為何人卻不能迷途知返呢,真是可悲??!


                  8.以陽召陽

                  【原文】莊子曰:“射者非前期而中,謂之善射,天下皆羿也,可乎?”惠子曰:“可?!鼻f子曰:“天下非有公是也,而各是其所是,天下皆堯也,可乎?”惠子曰:“可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莊子曰:“然則儒、墨、楊、秉四,與夫子為五,果孰是邪?或者若魯遽者邪?其弟子曰:‘我得夫子之道矣,吾能冬爨鼎而夏造冰矣?!斿嵩唬骸侵币躁栒訇?,以陰召陰,非吾所謂道也。吾示子乎吾道?!谑菫橹{瑟,廢一于堂,廢一于室,鼓宮宮動,鼓角角動,音律同矣。夫或改調一弦,于五音無當也,鼓之,二十五弦皆動,未始異于聲,而音之君已。且若是者邪?”惠子曰:“今夫儒、墨、楊、秉,且方與我以辯,相拂以辭,相鎮以聲,而未始吾非也,則奚若矣?”


                  莊子曰:“齊人蹢子于宋者,其命閽也不以完,其求钘鐘也以束縛,其求唐子也而未始出域,有遺類矣!夫楚人寄而蹢閽者,夜半于無人之時而與舟人斗,未始離于岑而足以造于怨也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【解釋】莊子問道:“射箭的人非事先預定個目標,隨便射中哪里都算射中,如此稱之為善射。如果這樣天下的射手,都可以如羿那樣稱為神射手了??梢赃@樣嗎?”


                  惠子回答道:“可以?!比绻陌灿诖蟮乐l,天下無處不是家。行住坐臥無不是禪,無不是道。


                  莊子又問道:“天下如果沒有公理,沒有公認的是,也沒有公認的非,而是各自為是,各自為非。如此天下都是堯了,可以這樣嗎?”


                  惠子回答道:“可以?!币约q王的角度來看,天下都是他的,他享受一下,也是理所應當的。紂王如此自以為是所以就失去天下了。一花一世界,一葉一菩提,在各自的小宇宙里,都有其道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莊子又問道:“然而儒家、墨家、楊朱、公孫龍(字為秉),這四家,再加上惠施你,就有五家,究竟孰是孰非呢?”莊子真厲害,前面把惠施先套進去,現在才說出實情了。難道五家各個都是神射手嗎?各自自以為是就可以了嗎?難道天下沒有公理嗎?


                  莊子又問道:“或者像魯遽那樣嗎?都是從反面來獲得真理嗎?從非而獲得是,如此南轅北轍就可以了嗎?”魯遽為周朝初年的人。傳說他在冬天取來千年的燥灰可以生火,用來燒鼎;在夏天用瓦瓶裝水,在湯里煮,然后把瓶子懸掛于井中,一會兒就能夠成冰。冬天取火,盛夏取冰,都是反其道而行之。


                  莊子又說道:“弟子對魯遽說:‘我如果得到先生之道,我就能夠冬天燒(爨)鼎,而夏天造冰了?!斿峄卮鸬溃骸@只是以陽召陽,以陰召陰,并非我所說的道。向你展示一下我的道?!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莊子又說道:“于是為弟子展示調瑟之道,放置(廢)一張瑟在堂上,放置一張瑟在室內。在堂上鼓動宮音,而室內的瑟也以宮音共鳴。在堂上鼓動角音,在室內的瑟也以角音共鳴。這只是音律相同而共鳴罷了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莊子又說道:“如果改動一弦(瑟有二十五弦),兩張瑟的五音就不恰當了,不和諧了。雖然如此不和諧,但是善于鼓瑟的人,鼓瑟起來,令二十五弦都動起來,未曾發現有什么異樣。如此可謂是最善于鼓瑟的人了?!彪m然惠施的言論有些改動,不管怎么改,惠施相當于一根弦,莊子都能將五家彈奏出美妙的樂曲。莊子在更高的角度來駕馭五家。婆媳關系是最難處理的,家里僅分兩家,婆家,媳家。高明的丈夫調和兩家,彈奏出美妙的家庭樂章。


                  莊子又說道:“惠施你難道也像魯遽那樣自以為是嗎?”在莊子看來,以宮召宮,以角召角,如此共鳴并不稀奇。只是臭氣相投罷了?;菔┑难哉撘苍S會引起世人一些共鳴。儒家的言論也會引起世人一些共鳴。以陽召陽,以陰召陰,如此共鳴也不稀奇。關鍵要在陰陽之上調和陰陽,如此只有大道可以辦到了。吃貨被物欲遮蔽本心,然而吃貨和吃貨之間因為貪吃而發生共鳴,如此并不稀奇,這只不過是臭氣相投罷了。不要自以為是,而是要回歸于大道之鄉。佛家所講以心印心,心心相印,這樣的共鳴才是真正的共鳴。


                  惠子聽了問道:“今儒家、墨家、楊朱、公孫龍,正在與我辯論,以言辭相對抗,以聲音相壓制,而未曾說明我是錯的,怎么能說我也像魯遽呢?”五家可以說是五音,五音都歸于大音希聲罷了,都歸于道。大道發出五音,五音和合而成美妙的合唱,形成百家爭鳴?;菔┲皇俏逡糁涣T了,而莊子已經是大音希聲了。一根竹管不開孔,可以作為定音器使用,雖然是一音,可是里面蘊含著五音。竹管開孔,就分出五音。


                  莊子說道:“齊國有人拋棄形體殘缺的兒子在宋國,命其守門(命閽),因為看門不需要形體完全的人??墒撬麑ふ业借椇顽姡ǘ紴闃菲鳎?,就會小心地包裹(束縛)起來?!饼R國人愛子不如愛物,愛外物而不愛自性本心?;菔┮彩侨绱?,愛名利而輕視自性本心,與人爭辯罷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莊子又說道:“有人尋求遺失的兒子(唐子),卻未曾走出村子之外尋找,終究會丟失的!”惠施遺失本性已經很久了,可是卻故步自封,自以為是地與人爭辯,不肯移步回歸于大道,終究無法恢復本性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莊子又說道:“有個楚國人被人投棄了,只好給人看門。寄居在船人的家中??墒巧罡胍沟臅r候,在無人之時,還要在船人家中與主人爭斗。始終未離開岸邊(岑),也離不開船人家而獨立生活。在那做無謂的爭斗只能增加怨恨,解決不了任何問題?!被菔┚腿缤@個楚國人,被大道之母所遺棄?;菔┲皇墙o大道看天門罷了,還未曾入于大道之門。還未得道,還找不到安居之所,不足以獨立,而又要與人爭斗,爭論是非。


                  9.無與言之

                  【原文】莊子送葬,過惠子之墓,顧謂從者曰:“郢人堊慢其鼻端,若蠅翼,使匠石斲之。匠石運斤成風,聽而斲之,盡堊而鼻不傷,郢人立不失容。宋元君聞之,召匠石曰:‘嘗試為寡人為之?!呈唬骸紕t嘗能斲之。雖然,臣之質死久矣?!苑蜃又酪?,吾無以為質矣!吾無與言之矣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【解釋】莊子給別人送葬,經過惠子的墳墓?;菔┫惹f子去世,莊子以為失去知音,很少再和人言語。莊子和惠施為莫逆之交。


                  莊子回頭對隨從的人說道:“楚國都城郢城有一個人,有一小點白灰(堊)涂在鼻尖上,像蒼蠅的羽翼一樣又薄又輕,可是卻讓工匠(名字叫石)用斧頭給削掉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莊子又說道:“名字叫石的工匠掄起斧頭,只聽到呼呼的風聲,任憑斧頭砍削下去。斧頭把白灰給削掉了,可是鼻子卻絲毫不受傷害。這個郢都人站在那里,面不改色的樣子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莊子又說道:“宋元君聽聞此事,召見工匠說道:‘請你嘗試為寡人去除鼻尖的白灰?!边@個工匠可被嚇壞了吧,稍有偏差性命不保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莊子又說道:“工匠說道:‘臣的確還能嘗試砍削白灰。雖然如此,可是臣所能施展技巧的對象已經死去很久了?!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莊子又說道:“自從惠施先生死去以后,我就失去辯論的對象了!我也就沒有人可以辯論了?!鼻f子很是懷念自己這位至交好友。


                  10.管仲病危

                  【原文】管仲有病,桓公問之,曰:“仲父之病病矣,可不諱云,至于大病,則寡人惡乎屬國而可?”管仲曰:“公誰欲與?”公曰:“鮑叔牙?!痹唬骸安豢?。其為人潔廉,善士也;其于不己若者不比之;又一聞人之過,終身不忘。使之治國,上且鉤乎君,下且逆乎民。其得罪于君也,將弗久矣!”


                  【解釋】管仲病危,齊桓公問道:“仲父的病已經很嚴重了,雖然生病都有所避諱,有些話不應當講,現在不得不講了。一旦病危,寡人把國家托付給誰才妥當呢?”


                  管仲反問道:“桓公想托付給誰呢?”


                  桓公回答道:“鮑叔牙?!滨U叔牙與管仲為莫逆之交,當年就是鮑叔牙舉薦管仲給齊桓公的。


                  管仲說道:“不可以。鮑叔牙是個廉潔清正的好人。他對于不如自己的人,不愿意接近。一聽聞別人的過錯,終身都不忘記?!薄督饎偨洝分兄v,不住相布施。有的專門挑窮人乞討,不覺得東西少難吃,愿意去幫窮人;有的專門挑富人乞討,覺得不想增加窮人負擔。佛陀就專門講不住相布施。鮑叔牙交友也是住相了,對于不如自己的人,不愿意去接近。


                  管仲又說道:“如果讓鮑叔牙治國,對上就會觸犯君威,對下就可能違背民意?!币驗樵谙挛坏娜诵涡紊?,許多人都不如他,他都不接近,就不了解民意,容易違背民意。國君有些什么偏差,終身都不忘記,如此就可能會觸犯君威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管仲又說道:“鮑叔牙一旦當上相國,過不了多久也許就會得罪于君候了!”


                  11.以賢下人

                  【原文】公曰:“然則孰可?”對曰:“勿已,則隰朋可。其為人也,上忘而下畔,愧不若黃帝而哀不己若者。以德分人謂之圣,以財分人謂之賢。以賢臨人,未有得人者也;以賢下人,未有不得人者也。其于國有不聞也,其于家有不見也。勿已,則隰朋可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【解釋】桓公問道:“既然鮑叔牙不可以,那誰可以呢?”


                  管仲回答道:“如果不得已,可以把國事托付給隰朋?!壁襞鬄辇R國的賢人。


                  管仲又說道:“他的為人,對上能夠忘卻上位的權勢,不會諂媚討好;對下不區分貴賤同等對待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管仲又說道:“他自愧不如黃帝賢德,而又哀憐不如自己的人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管仲又說道:“把德分給別人,用道德感化人,稱之為圣人。把財物分給別人,周濟窮人,用財物感化人,幫助別人,稱之為賢人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管仲又說道:“以賢人自居,盛氣凌人,凌駕于別人之上,就不能得到別人的擁護;雖然是賢人,可是禮賢下士,以謙卑的態度禮遇別人,沒有不得別人擁護的?!彼哉f,不管任何時候,都要走群眾路線。


                  管仲又說道:“他對于國事有所不聞,不會聽聞別人的過錯,就終身不忘;對于家事有所不見,不會令其親屬得勢,對國家造成威脅。如果到不得已的時候,隰朋可以勝任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12.以色驕人

                  【原文】吳王浮于江,登乎狙之山。眾狙見之,恂然棄而走,逃于深蓁。有一狙焉,委蛇攫,見巧乎王。王射之,敏給搏捷矢。王命相者趨射之,狙執死。


                  王顧謂其友顏不疑曰:“之狙也,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,以至此殛也,戒之哉!嗟乎,無以汝色驕人哉!”顏不疑歸而師董梧以助其色,去樂辭顯,三年而國人稱之。


                  【解釋】吳王渡過長江,登上猴子聚居的山頭。猴子們看到了,被嚇得驚恐萬分,丟棄山頭就四散逃命去了。逃到荊棘(蓁)叢林深處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只有一只猴子沒有跑,他悠閑自得的樣子(委蛇),在吳王面前跳躍(攫)。在吳王面前展示自己的靈巧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吳王就用弓箭射它,猴子敏捷(敏給)地抓住飛馳而來的箭矢。吳王就命令左右射手快速放箭,猴子根本躲避不及,手抓住箭矢就死去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吳王回頭對他的好友顏不疑說道:“這只猴子,自伐其靈巧,自恃其便捷,而對我如此傲慢。所以才招致殺身之禍(殛),不得不引以為戒??!哎,千萬不要以驕傲的氣焰對待別人??!”《道德經》中講,自是者不彰;自伐者無功;自矜者不長。


                  顏不疑回來以后,就拜董梧為師,學習如何鋤去驕傲之色。去除聲樂,辭去顯貴,三年后國人都稱贊他是個賢德的人。


                  13.悲人自喪

                  【原文】南伯子綦隱幾而坐,仰天而噓。顏成子入見曰:“夫子,物之尤也。形固可使若槁骸,心固可使若死灰乎?”曰:“吾嘗居山穴之中矣。當是時也,田禾一睹我,而齊國之眾三賀之。我必先之,彼故知之;我必賣之,彼故鬻之。若我而不有之,彼惡得而知之?若我而不賣之,彼惡得而鬻之?嗟乎!我悲人之自喪者,吾又悲夫悲人者,吾又悲夫悲人之悲者,其后而日遠矣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【解釋】南伯子綦依靠幾案而坐,仰天而慢慢吐氣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弟子顏成子進去拜見,問道:“先生,你是眾人中出類拔萃的人了?!庇袀€詞是尤物。


                  顏成子又問道:“形體固然可以使得像枯槁骸骨一般,心固然也可以像死灰一樣嗎?”


                  南伯子綦回答道:“我曾經深居山里的洞穴之中。在那個時候,齊國的君候田禾一來看我,而齊國民眾就再三祝賀齊君得賢士了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南伯子綦又說道:“我必然先張揚名聲在外,他才能夠知道我。我必然要出賣我的名聲,他才能夠販賣(鬻)我的名聲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南伯子綦又說道:“假若我沒有名聲,他又如何能夠知道我呢?如果我不出賣名聲,他如何能夠販賣得了我的名聲呢?”


                  南伯子綦又說道:“哎!我悲嘆那些為了名聲而喪失自己本性的人。我又悲嘆那些悲嘆別人喪失本性的人?!蹦切┱f別人喪失本性的人,實則不知自己也是喪失本性的人。畢竟得道者,明心見性者是少數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南伯子綦又說道:“我又悲嘆那些悲嘆別人的悲嘆的人。其后我就逐漸遠離這種悲嘆了,形容枯槁,而心如死灰,進入大道之鄉了?!睆膹垞P炫耀名聲,到淡泊名利,再到最后心如死灰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14.不言之言

                  【原文】仲尼之楚,楚王觴之,孫叔敖執爵而立,市南宜僚受酒而祭曰:“古之人乎!于此言已?!痹唬骸扒鹨猜劜谎灾砸?,未之嘗言,于此乎言之。市南宜僚弄丸而兩家之難解,孫叔敖甘寢秉羽而郢人投兵,丘愿有喙三尺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【解釋】孔子到楚國去,楚王設宴款待他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孫叔敖當時為楚國的相國,手執酒器(爵)而站立,市南宜僚接過酒杯而灑酒祭祀,說道:“古時候的人,在這個時候常會說些規勸的話?!痹谝龑Э鬃?,期望他說幾句話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孔子說道:“孔丘我也聽聞過圣人有不言之教。未曾輕易向人說過,我就在此說說吧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孔子又說道:“市南宜僚在楚宋兩軍陣前,把弄丸鈴。士兵都停戰觀看,楚軍就戰勝宋軍了。楚宋兩家所遇見的困難就解決了?!眳窃浇粦鸬臅r候,越王勾踐讓死士在吳軍面前自刎,擾亂吳軍的士氣,由此大敗吳軍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孔子又說道:“孫叔敖能夠運籌帷幄,安臥寢室寢,手持羽扇,而敵國不敢進犯。楚國就止息干戈了??浊鹞业赣腥唛L的嘴巴,又有什么用呢!”孔子稱贊楚國兩位賢士行不言之教,無言制勝。


                  15.不道之道

                  【原文】彼之謂不道之道,此之謂不言之辯。故德總乎道之所一,而言休乎知之所不知,至矣。道之所一者,德不能同也;知之所不能知者,辯不能舉也,名若儒墨而兇矣。故海不辭東流,大之至也;圣人并包天地,澤及天下,而不知其誰氏。是故生無爵,死無謚,實不聚,名不立,此之謂大人。狗不以善吠為良,人不以善言為賢,而況為大乎!夫為大不足以為大,而況為德乎!夫大備矣,莫若天地;然奚求焉,而大備矣。知大備者,無求,無失,無棄,不以物易己也。反己而不窮,循古而不摩,大人之誠。


                  【解釋】彼之謂不道之道,此之謂不言之辯。彼講的是不言之道,此講的是不言之辯。雖然彼此有點不同,但是都是一個道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故德總乎道之所一,而言休乎知之所不知,至矣。所以說,人的德性歸于道而同一,言論止息于智巧所不知之處,也就是止息于大道之鄉。如此就可以說是達道了。如果能夠離語言文字相,就可以達道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道之所一者,德不能同也。歸于道就可以同一,然而不同人的德性有所不同,有些被物欲遮蔽淺一些,有些被遮物欲蔽深一些。然而如果物欲的遮蔽去掉了,恢復本有的德性,就沒有什么不同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知之所不能知者,辯不能舉也,名若儒墨而兇矣。智巧所不知的,言語去辯論也不能及。像儒家、墨家那樣標榜名聲,未免招致禍害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故海不辭東流,大之至也。所以說,大海不會拒絕東流的百川之水,所以大到極點了。大道之鄉如同大海,不管是儒家,還是墨家,都兼容并蓄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圣人并包天地,澤及天下,而不知其誰氏。圣人有大心,包容天地,恩澤天下。圣人兼容百家之學,而不知屬于哪個門派,屬于哪一家。


                  是故生無爵,死無謚,實不聚,名不立,此之謂大人。所以說生的時候沒有爵位,死的時候沒有謚號,財貨不曾聚斂,名聲不曾樹立,如此可以稱之為大人。所謂的大人是由于有大心。即使歲數很小,但是有大心,可以稱之為大人。即使官位再高,歲數再大,如果沒有大心,也不能稱之為大人。


                  狗不以善吠為良,人不以善言為賢,而況為大乎!狗不以善于吠就是良狗,人并不是以善言善辯就為賢德,而何況是大丈夫所做的事情呢!何況是成為大人呢!


                  夫為大不足以為大,而況為德乎!如果有心求大,就不足以為大;有心成其大,而不能成其大。人算不如天算,春秋五霸,雖然有心為大,而最終也隕落了。更何況是修德呢!不能有心修德,有心修德不能成其德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夫大備矣,莫若天地。要說大而完備的,莫如天地那么大的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然奚求焉,而大備矣。然而天地又有什么求取呢,正是因為不言不辯,不去求取所以能夠大而完備。


                  知大備者,無求,無失,無棄,不以物易己也。如此可以知大而完備的人,不會刻意去求大,不會失去本性,不會完全摒棄外物,然而不會因為外物而改變自己的本性。本性具足一切,本性就是大而完備的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反己而不窮,循古而不摩,大人之誠。返回自己的本性就無有窮盡,自性具足一切;因循以前固有本性而不使得本性磨滅,如此就是大人的誠心了。大人能夠做到誠意,所以能夠成就大心。


                  16.為我相子

                  【原文】子綦有八子,陳諸前,召九方歅曰:“為我相吾子,孰為祥?”九方歅曰:“梱也為祥?!弊郁膂娜幌苍唬骸稗扇??”曰:“梱也將與國君同食以終其身?!弊郁胨魅欢鎏樵唬骸拔嶙雍螢橐灾劣谑菢O也!”九方歅曰:“夫與國君同食,澤及三族,而況父母乎!今夫子聞之而泣,是御福也。子則祥矣,父則不祥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【解釋】子綦有八個兒子,列隊在面前站著。子綦叫九方歅來問道:“你幫我相一下我的這幾個兒子,哪個最有福分呢?”九方歅善于相人,能知福禍。


                  九方歅說道:“梱最有福氣?!睏y為子綦的兒子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子綦聽了,看似驚喜的樣子(瞿然),問道曰:“怎樣的福分呢?”


                  九方歅說道:“你的兒子梱將和國君一道飲食,而終其一生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子綦聽了不但不高興,反而悲傷落淚(索然),他說道:“我的兒子何以走到此等絕境呢!”按理說,能夠和國君一起飲食,這是何等的榮耀和福分呢。


                  九方歅又說道:“能夠和國君一道飲食,恩澤能夠施三族,而更何況是父母呢!”父母肯定也可以享受到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九方歅又說道:“先生你聽聞就哭泣,這是在拒絕福分的到來啊。你的兒子是有福分,父親卻沒有福分了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17.凡有怪征

                  【原文】子綦曰:“歅,汝何足以識之,而梱祥邪?盡于酒肉,入于鼻口矣,而何足以知其所自來?吾未嘗為牧而牂生于奧,未嘗好田而鶉生于宎,若勿怪,何邪?吾所與吾子游者,游于天地。吾與之邀樂于天,吾與之邀食于地;吾不與之為事,不與之為謀,不與之為怪;吾與之乘天地之誠,而不以物與之相攖;吾與之一委蛇,而不與之為事所宜。今也然有世俗之償焉!凡有怪征者,必有怪行。殆乎,非我與吾子之罪,幾天與之也!吾是以泣也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無幾何而使梱之于燕,盜得之于道,全而鬻之則難,不若刖之則易,于是乎刖而鬻之于齊,適當渠公之街,然身食肉而終。


                  【解釋】子綦聽了就說道:“九方歅,你怎么足以知道,我的兒子梱如此就最有福分呢?享盡酒肉,從口鼻入于腸胃,你知道酒肉從哪里來嗎?”酒肉的香味從鼻子進入肚子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子綦又說道:“我未嘗牧羊,而母羊(牂)卻出現在室內的西南角;我未嘗愛好田獵,而鵪鶉卻出現在室內的東北角(宎),你不感到奇怪,為何呢?”如果存在不勞而獲的時候,應當警惕了,最安逸的時候,就是最危險的時候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子綦又說道:“我和兒子所遨游的,只是在于天地之間。我和兒子們從上天那里獲得快樂,從大地里獲得食物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子綦又說道:“我不會跟他們建立事業,不跟他們出謀劃策,不跟他們做標新立異的事情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子綦又說道:“我和他們順應天地之道,天地之至誠。而不會受外物的干擾。我和他們一道隨順自然,而不會擇其所適宜的事情為之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子綦又說道:“現在卻得到世俗酒肉的報答!凡是有奇怪不詳的征兆,必然會有怪異不詳的行為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子綦又說道:“危險??!這并非是我和兒子的罪過,而是上天給予的吧!也只能承受了!我所以哭泣了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沒有過多久,就派兒子梱去燕國當使者,強盜在半路劫持了他。強盜覺得如果保全形體賣掉(鬻)比較困難。不如砍掉他一條腿容易賣一些。于是就砍掉一條腿,賣到齊國。剛好碰巧被齊國的富人渠公買去看守街門,所以一輩子吃肉而終其一生。


                  18.民不難聚

                  【原文】齧缺遇許由,曰:“子將奚之?”曰:“將逃堯?!痹唬骸稗芍^邪?”曰:“夫堯,畜畜然仁,吾恐其為天下笑。后世其人與人相食與!夫民,不難聚也;愛之則親,利之則至,譽之則勸,致其所惡則散。愛利出乎仁義,捐仁義者寡,利仁義者眾。夫仁義之行,唯且無誠,且假乎禽貪者器。是以一人之斷制利天下,譬之猶一覕也。夫堯知賢人之利天下也,而不知其賊天下也,夫唯外乎賢者知之矣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【解釋】齧缺遇見許由,問道:“你將要去哪里呢?”許由回答道:“逃避堯帝?!眻虻垡詾樵S由是賢士,要把帝位禪讓給他。


                  齧缺又問道:“為何這么說呢?”


                  許由回答道:“堯帝和悅(畜畜然)地推行仁義仁,恐怕他會被天下人恥笑的。后世將會出現人吃人的現象!”


                  許由又說道:“百姓并不難聚集;愛護他們,就會親附;使他們受益,他們就到來;給他們贊譽,他們就會更加勤奮;強加給他們所厭惡的東西,他們就會離散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許由又說道:“私愛和私利從仁義生出,舍得捐獻仁義的人少,享受仁義的人多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許由又說道:“仁義之行,往往沒有誠意。前面講了,真正布施仁義的人很少,而享用仁義的人很多。如此只能是假仁假義了。仁義只能成為如同禽獸般貪婪的人所借用的武器罷了?!碧锍8`取齊國,取而代之。為了鞏固田家的統治,也一并竊取仁義,當做治國的武器。


                  許由又說道:“這只是以一人的決斷來為天下人制造利益,畢竟布施仁義的人是極少數的。這就好像是短暫地一瞥(一覕),是轉瞬即逝的,也是有很大局限性的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許由又說道:“堯帝只是知道賢人可以利益天下,而不知賢人所謂的仁義也會害天下。只有忘掉賢人,不被其所弘揚的仁義所束縛,才能夠知曉這些道理?!?/span>


                  19.仁義膻氣

                  【原文】有暖姝者,有濡需者,有卷婁者。


                  所謂暖姝者,學一先生之言,則暖暖姝姝而私自說也,自以為足矣,而未知未始有物也,是以謂暖姝者也。濡需者,豕虱是也,擇疏鬣自以為廣宮大囿,奎蹄曲隈,乳間股腳,自以為安室利處,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煙火,而己與豕俱焦也。此以域進,此以域退,此其所謂濡需者也。卷婁者,舜也。羊肉不慕蟻,蟻慕羊肉,羊肉羶也。舜有羶行,百姓悅之,故三徙成都,至鄧之虛而十有萬家。堯聞舜之賢,舉之童土之地,曰翼得其來之澤。舜舉乎童土之地,年齒長矣,聰明衰矣,而不得休歸,所謂卷婁者也。


                  【解釋】有一種人稍有淺見就沾沾自喜(暖姝);有一種人茍且偷生,茍安于一時,如同魚一樣,在陸地上,只需要把身體濡濕就可以了(濡需);有一種人彎腰駝背,勞苦疲倦的樣子(卷婁)。


                  所謂沾沾自喜的人,只是學了先生的只言片語,就沾沾自喜,暗自高興了。這樣的人稍微知道一點就自以為是,就知足了。完全不知道萬物生成之前有大道存在,所以說他們只有淺見而沾沾自喜了。實證大道再沾沾自喜還不晚。


                  所謂茍安一時的人,就好像是豬身上的虱子。專門挑選豬毛長得稀疏(疏鬣)的地方呆著。自以為那是寬廣的宮殿和園林。豬大蹄胯內,彎曲隱蔽的地方,乳房股腳之間,以為這些都是安穩的處室和便利之所。殊不知屠夫一旦揮動臂膀,放好柴火,燒起煙火,自己就和豬一起被燒焦了。進也是在此地域進,退也是在此地域退,這就是所謂的茍安一時。虱子進不知鉆入豬濃密豬毛的安全之所,退也不知跳離豬身上。豬要被殺之前,就要提前跳離。范蠡不是茍安一時,就提前離開越王勾踐,泛舟江湖。文種不管怎么退,都還是在越王眼皮底下,所以招致殺身之禍。


                  所謂彎腰駝背,疲倦勞苦的人,就是像舜這樣的人吧。羊肉不會愛慕螞蟻,而螞蟻卻愛慕羊肉,因為羊肉有天然的膻氣(羶)。舜有類似于膻氣的仁義,百姓愛慕這種仁義的膻氣,所以舜三次遷徙而都能夠建成都邑。舜遷徙去鄧這個廢墟,而又聚集了十多萬家百姓。堯帝聽聞舜的賢德,便選派他到不毛之地(童土之地)。堯帝說,希以翼舜能夠給百姓帶來福澤。舜被堯帝推舉到不毛之地,年歲都很大了,耳朵不靈眼睛都看不清了,而還是不能退休歸養。真是疲倦勞苦的人啊。


                  20.以心復心

                  【原文】是以神人惡眾至,眾至則不比,不比則不利也。故無所甚親,無所甚疏,抱德煬和以順天下,此謂真人。于蟻棄知,于魚得計,于羊棄意。以目視目,以耳聽耳,以心復心。若然者,其平也繩,其變也循。古之真人,以天待人,不以人入天。古之真人,得之也生,失之也死;得之也死,失之也生。


                  【解釋】是以神人惡眾至,眾至則不比,不比則不利也。所以說神人厭惡眾人的歸附;太多人歸附就不會和睦;如果不和睦,就不利于身心。


                  故無所甚親,無所甚疏,抱德煬和以順天下,此謂真人。所以說不會刻意去親近,也不會刻意去疏遠,只是抱一守中,安守本有德性,頤養和氣(煬和),以順應天下,如此可以稱之為真人?!兜赖陆洝分兄v,故不可得而親,不可得而疏?!斓罒o親常與善人。


                  于蟻棄知,于魚得計,于羊棄意。螞蟻摒棄知道羊肉膻氣的智巧,如此就不會貪慕膻氣,不會不遠千里去依靠外求樂,本性具足一切,螞蟻窩就是安樂窩;魚兒不再貪戀鉤餌,就可以悠然自得;羊有膻氣所以招來螞蟻,羊肉要去除膻氣,圣人要去除仁義。


                  以目視目,以耳聽耳,以心復心。眼睛要看到眼睛本身,見到自身才能稱之為目明;耳朵要聽到耳朵本身,聽到自身才能稱之為耳聰;以心恢復心性,如此才能稱之為見性。制心一處無事不辦。人最難的是認識自己,心最難的就是見到心性。大力士最難做到的就是把自己舉起來。做夢者最難的就是在夢中知曉是在做夢。迷路的人最難的就是在迷途中知曉是迷路了。眼睛最難看見的就是自己,雖然從鏡子中可以看見,但是從來沒有親眼看過自己一眼。古人鉆木取火,以木鉆木而取火。古代木工要把木頭的木釘子打出來,只能用一模一樣的木釘子打出。佛家有凈土宗,用一句佛號打出妄想雜念,心就歸于靜定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若然者,其平也繩,其變也循。如果能夠如此,心如同墨繩那樣平直,正所謂直心是道場;心只是因循自然而變化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古之真人,以天待人,不以人入天。古代的真人,以天道對待人事,人事會順應天道;不會以人事干擾天道。當今就不同,人類自恃技術高明,用轉基因而干擾天道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古之真人,得之也生,失之也死;得之也死,失之也生。古代的真人,得到天道而生,恢復光明德性而生;失去天道而死,如果失去光明德性,雖然猶如死。得到名利,失去天性,就如同死去;失去名利,失去物欲,就可以得生。正如前面所講,舜得到權勢,疲倦勞苦而接近于死。虱子得到廣大的生存空間,而死期將近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21.風日守河

                  【原文】藥也,其實堇也,桔梗也,雞癕也,豕零也,是時為帝者也,何可勝言!


                  勾踐也以甲楯三千棲于會稽,唯種也能知亡之所以存,唯種也不知其身之所以愁。故曰鴟目有所適,鶴脛有所節,解之也悲。故曰風之過河也有損焉,日之過河也有損焉。請只風與日相與守河,而河以為未始其攖也,恃源而往者也。故水之守土也審,影之守人也審,物之守物也審。


                  【解釋】我們來以藥性打個比方。其實烏頭(堇)也好,桔梗也好,雞頭(雞癕)也好,豬苓(豕零)也好。這些藥隨時都可以變為君藥,也就是主藥的。其中的道理如何能夠說得完呢!懂中醫的人知道君臣佐使,用藥如用兵,藥都是隨病癥所轉化的。陰陽隨時可以轉化,貴賤、貧富都可以轉化。藥性承載天地之偏,正好可以糾正人體陰陽之偏。


                  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后,率領三千士兵被困在會稽山上。唯獨文種知曉越國雖然亡國而卻可以復存。具有諷刺意味的是,也唯獨文種不知自己身處險境而不知道憂愁。眼睛最看不清眼睛,耳朵最聽不清耳朵,心最不了解心性,文種最不了解自己處境的危險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,復仇滅了吳國。范蠡攜西施離去,文種不愿舍棄名利。范蠡寫書信勸文種,文種收到書信就稱病不朝,勾踐就賜寶劍令其自殺而死。文種不就如同茍且一時的那種人嗎?退不懂退到江河湖海,還留在勾踐身邊。如同虱子茍安一時,退不懂跳離豬身上。亡國可以轉化為復國,戰勝國吳國可以轉化為亡國,如同藥性隨時都可以轉化。


                  所以說貓頭鷹(鴟)眼睛有所宜,夜晚看得清楚,而白天很大的山頭都看不見。鶴的小腿有一定的長度,要是把它截短了,那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。文種看越國復興看得很清楚,可是自己這個大活人的安危卻看不明白,以至于招致殺身之禍。


                  所以說,風從河面上吹過,河水還是會有所損失的,太陽從河面上曬過,喝水還是會有所損失的。由于河水羨慕風的輕盈自由,所以被風帶走了;由于河水羨慕太陽的高高在上,炙熱無比,所以跟著往上爬了,所以就有損失。勾踐為君主如太陽,文種因為追求名利所以損失慘重,失去性命。


                  請試著讓風和太陽整天守在河面上,而河水似乎未曾有所損耗,這是由于喝水自恃源頭的源遠流長罷了。只要人守著真性,不要喪失,就不會有所損失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所以說,水依靠土壤來守,就會安定;影子依賴于人,就會固定;事物依賴事物,就會得以固定。山上高高的石頭,依靠下面的沙石才能得以固定。人依靠真性而得以安定。


                  22.以為己寶

                  【原文】故目之于明也殆,耳之于聰也殆,心之于殉也殆。凡能其于府也殆,殆之成也不給改。禍之長也茲萃,其反也緣功,其果也待久。而人以為己寶,不亦悲乎?故有亡國戮民無已,不知問是也。


                  【解釋】故目之于明也殆,耳之于聰也殆,心之于殉也殆。所以說,眼睛追求明察秋毫,就危險了,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。耳朵追求靈敏,就危險了。聽聞別人太多過錯,又不忘卻,就危險了。鮑叔牙就有個特點聽聞別人過錯,終身不忘。聽聞太多,污染本心,就危險了。心如果殉于外物,追求無窮盡的知識,增長知見,就危險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凡能其于府也殆,殆之成也不給改。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。對于外在五官而言,如果自恃其能,就會傷害臟腑,對內在臟腑也是危險的。喜傷心,怒傷肝??刺嚅_心的事,就會傷心。聽太多令人生氣的事情就會動怒,動怒就會傷感肝。對于臟腑的傷害,不是一朝一夕造就的,一旦危險釀成,再去改就來不及了。嘴巴愛飲酒吃肉,傷及臟腑,生重病了,再去改正都晚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禍之長也茲萃,其反也緣功,其果也待久。禍患的滋長也越來越多(茲萃),在不知不覺之間增長了;然而要返回本性就要緣于許多的功夫了,心田長太多雜草,就要花好多功夫除草了;要收到效果,也需要等待很長時間了。禍患產生的時候,苗頭比較小,容易去除。如果等到長成參天大樹,就要用斧頭去砍伐了?!兜赖陆洝分兄v,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謀。


                  而人以為己寶,不亦悲乎?而人以為五官為自己的寶,不是很可悲嗎?世人不知自己身上的寶貝是什么,不知自身養生真正的主人是誰。自性本心才是寶,心為君主之官,五官對應于百官罷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故有亡國戮民無已,不知問是也。所以說,不斷地有亡國和百姓被殺戮的事情出現,卻不知探究其根本原因。如果人人都返回本性,就不會有戰爭了。如果只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,就會不斷出現爭斗了。這是紛爭的千古根源。


                  23.大一通之

                  【原文】故足之于地也踐,雖踐,恃其所不蹍而后善博也;人之于知也少,雖少,恃其所不知而后知天之所謂也。知大一,知大陰,知大目,知大均,知大方,知大信,知大定,至矣。大一通之,大陰解之,大目視之,大均緣之,大方體之,大信稽之,大定持之。


                  【解釋】故足之于地也踐,雖踐,恃其所不蹍而后善博也。所以說,腳對于所踩的地,只需要踩到的那一小塊;雖然只是踩一小塊,然而如果不是自恃其沒有踏足的廣大區域,就無以致遠。汽車車燈每次只能照眼前的一塊區域,輪胎每次只能碾壓一小塊地面,然而如果沒有未碾壓的廣大區域,就無以至千里。念佛法門,每次雖然只念一個佛號,如果沒有廣大空靈的境界,就無以成佛道。


                  人之于知也少,雖少,恃其所不知而后知天之所謂也。人所知道的雖然很少,雖然很少,但是正是存在著許多不知的領域,所以能夠成就人知曉天道。


                  知大一,知大陰。憑借著我們所知的一點點,所本有的一點點良知的亮光,不斷地拓展,就可以窮盡天理了。憑借著黑暗中一點點手電筒的亮光,憑借著生銹銅鏡所透露出的一絲亮光,不斷地專一精深做功夫,就可以窮盡天理了。如此我們就知曉太一,知曉大道了。陰陽歸于太一。知曉太陰,知曉到陰之極點的境界。


                  知大目。知曉所謂目光遠大,并不是建功立業,而是能夠反視自己,看清自己自性本心。


                  知大均。知曉天下有平均無私,有大同世界的存在。如果人人都恢復本心,也就是大同世界來臨之時。


                  知大方。知曉大方無隅。真正的大方,似乎沒有棱角。


                  知大信。知曉大的信義,不需要以金為質押。


                  知大定,至矣。知曉萬事萬物都有各自定位。如果能夠知曉以上這些,就可以說是知之至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大一通之,大陰解之,大目視之,大均緣之。太一微妙玄通,知之者圓融通達。太陰虛寂之境,知之者束縛全部得以解脫。大目目光遠大,能夠反視自己本性。大均實則為大同。天地萬物同為一體,如此為大同。并非萬物都是完全一樣的,實則一物一世界,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事物。如此為小異。所謂大同也是隨緣的,不管怎么變,都是同為一體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大方體之,大信稽之,大定持之。大方無隅,真正的大方是沒有棱角的。大道是為大方,圓融通達,無有棱角,無有黑暗的角落。大方為大道之體。大信為大道的信義,不需要稽考??茖W老是強調第三方驗證的東西,才能夠相信。然而大道也可以驗證,只不過自己要親自去做實驗。如果得道了,對于一切都相信無余了,原來古圣先賢慈悲子孫,都是說的真話。大定為至位,就是位于光明德性,持守不要失去。不要失去本心,不要失去君主之位。


                  24.不惑解惑

                  【原文】盡有天,循有照,冥有樞,始有彼。則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,其知之也似不知之也,不知而后知之。其問之也,不可以有崖,而不可以無崖。頡滑有實,古今不代,而不可以虧,則可不謂有大揚搉乎!闔不亦問是已,奚惑然為!以不惑解惑,復于不惑,是尚大不惑。


                  【解釋】盡有天,循有照,冥有樞,始有彼。盡心就有天道,所謂盡心就是使得心的全體盡顯無遺,如此就可以窮盡天理了。因循心性就可以發明本心,照天照地了。心性只能隨順,不能壓制。野草用石頭去壓,總會從別的地方冒出來。把這個雜念壓下去,另外的雜念就會如同野草冒出來。玄冥之處,有大道的樞機,此為天機。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無形的按鈕,按動按鈕就可以進入靜定了。初始有道,初心就是道。如果能夠恢復初心,就能恢復自性本心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則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,其知之也似不知之也,不知而后知之。則雖然已經解脫束縛了,看似沒有解脫束縛。世人都在作繭自縛。有形的絲線容易解,無形的絲線是很難解脫的。即使解脫了,似乎不解的樣子。所以對于真正的得道高人,似乎很平常。對于炫耀神通的邪師,似乎深不可測。知曉大道的人,似乎無知無識的樣子。蘇格拉底有著名的無知之知。如果能夠做到放棄知見,就會慢慢知曉大道了。正所謂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其問之也,不可以有崖,而不可以無崖。對于問道,似乎不可以有崖岸,而又不是毫無邊際的。大道的形跡存在于萬事萬物,只是我們需要有慧眼去識別罷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頡滑有實。大道雖然升降上下、不斷流轉(頡滑),似乎不可捉摸,然而大道也是實實在在存在的。在萬事萬物當中都存在大道的形跡。上達于道,就可以精通兵法,如同孫武,這一點都不虛假。


                  古今不代,而不可以虧,則可不謂有大揚搉乎!大道古今不會有所更代,大道如同大海,旱澇都不會有所變化。大道不會有所虧損。則如此不就可以說是大道的概略(揚搉)嗎?雖然不能把道講清楚,短短幾句,可以講清楚大道的大概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闔不亦問是已,奚惑然為!為何對于大道不也問個大概呢,雖然沒有精力去搞得太明白,但是弄清楚大概總可以吧。為何迷惑顛倒到如此的地步呢!


                  以不惑解惑,復于不惑,是尚大不惑。如果能夠知曉大道的概略,起碼明心見性,得道了,就不會有什么迷惑了。如果能夠明心見性,看到本有光明德性的一絲亮光,也不會感到迷惑了。當然要徹底不迷惑,還是要徹底恢復本有良知。以不迷惑解除迷惑,恢復于本不迷惑的本性,如此就可以徹底不迷惑了。

                  (聲明: 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,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,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。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、編輯整理上傳,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,不為其版權負責。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,請與我們取得聯系,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。 )
                  分享





                  无码网站|99热99这里只有高清国产|国产精品无码亚洲|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姦